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学科竞赛

数学科学学院竞赛基地

发布时间:2022-11-09 10:19      发布人:夏青      访问:2553

 数学科学学院竞赛基地牵头组织了四项竞赛,分别为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简要介绍如下:
一、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1、竞赛负责人:杨鹏

2、竞赛联系人杨鹏

3、联系人电话13018258665

4、联系人邮箱acm@uestc.edu.cn

5、竞赛交流群QQ1027641340

6、竞赛训练基地地点清水河校区基础实验大楼A232、立人楼 A305

7、竞赛开展周期:每年9-12月

8、竞赛官网acm.uestc.edu.cn(校内ip地址访问)

9、参赛对象本科生、研究生

10、竞赛级别国际级

11、指导老师

姓名

学位/职称

研究方向

杨鹏

博士/副教授

空天信息网络

吴磊

博士/教授

机器学习

汪小平

博士/副教授

图像应用

12、竞赛简介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 ICPC)是由国际计算机协会(ACM)主办的,一项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竞赛。经过近50年的发展,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已经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计算机竞赛。赛事目前由华为公司赞助。

历史:

竞赛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70年,当时在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举办了首届比赛。当时的主办方是the Alpha Chapter of the UPE Computer Science Honor Society。作为一种全新的发现和培养计算机科学顶尖学生的方式,竞赛很快得到美国和加拿大各大学的积极响应。1977年,在ACM计算机科学会议期间举办了首次总决赛,并演变成为目前的一年一届的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比赛。迄今已经举办了47届。最初几届比赛的参赛队伍主要来自美国和加拿大,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世界范围内的竞赛。特别是自1997年IBM开始赞助赛事之后,赛事规模增长迅速。1997年,总共有来自560所大学的840支队伍参加比赛。而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迅速增加到840所大学的4109支队伍并以每年10-20%的速度在增长。而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迅速增加到六个大洲111个不同国家的3098所大学的49935名顶尖学生和4987名指导教师参加了这项赛事。

简要规则:

ACM-ICPC以团队的形式代表各学校参赛,每队由3名队员组成。比赛期间,每队使用1台电脑需要在5个小时内使用C、C++、Java或Python中的一种编写程序解决10到13个问题。程序完成之后提交裁判运行,运行的结果会判定为"AC(正确)/WA(错误)/TLE(超时)/MLE(超出内存限制)/RE(运行错误)/PE(格式错误)"中的一种并及时通知参赛队。每队在正确完成一题后,组织者将在其位置上升起一只代表该题颜色的气球。

最后的获胜者为正确解答题目最多且总用时最少的队伍。每道试题用时将从竞赛开始到试题解答被判定为正确为止,其间每一次提交运行结果被判错误的话将被加罚20分钟时间,未正确解答的试题不记时。与其它计算机程序竞赛(例如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相比,ACM-ICPC的特点在于其为3人团队作战且题量大,每队需要5小时内完成10道题目,甚至更多。除此之外,一支队伍有3名队员却只有1台电脑,使得时间显得更为紧张。因此除了扎实的编程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心理素质同样是获胜的关键。

区域预赛和全球总决赛:

赛事由各大洲区域预赛(regional)和全球总决赛(world final)两个主要阶段组成。根据各赛区规则,每站前若干名的学校自动获得参加全球总决赛的资格。决赛安排在每年的4-6月举行,而区域预赛一般安排在上一年的9-12月举行。一个大学可以有多支队伍参加区域预赛,但只能有一支队伍参加全球总决赛。

我校参加该项赛事近20年来,共获90余块亚洲区金牌,十二次打入世界总决赛。

电子科技大学ACM-ICPC集训队由数学科学学院成立于2005年上半年。在集训队成立的初期,各种人力物力资源都十分匮乏。当时的训练场地只是数学科学学院学生科办公室里挤出的一块三十平方米不到的空间,其中留给ACM-ICPC集训队队员的仅仅是三张桌子和三张椅子。在这里,执着于梦想的年轻人一待就是三年。每一年集训队队员都会把整个暑假的时间泡在这片训练基地里,为了下半年举行的亚洲区预选赛上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2005年11月18日,由三名集训队队员朱泓丞、刘歆、文成明组成的semiconductor队在亚洲区预选赛杭州赛区的比赛中夺得了铜牌,这是我校ACM-ICPC集训队历史上第一块亚洲区预选赛奖牌。第二年的12月17日,由原来的semiconductor队其他两名队员与郭志彪组成的gryffindor队在亚洲区预选赛西安赛区的比赛中以学校排名第4的成绩勇夺金牌,取得了我校历史上的第一块亚洲区预选赛金牌,创造了当时最好的成绩。但是由于当时西安赛区规则的特殊原因,他们没有获得世界总决赛的出线资格。

2007年我校第一次推开了世界总决赛的大门。由罗象宏、黄海波、舒培哲组成的ACMilan队在11月的亚洲区预选赛北京赛区中以学校排名第六的身份出线,获得了第32届ACM-ICPC全球总决赛的资格,并且在第二年的4月于加拿大班芙举行的第32届ACM-ICPC全球总决赛中取得了全球第31名的好成绩。

暑假前集训队于2008年成立,在暑假前集训中,集训队老队员会面向有兴趣和潜力的同学开展相关的算法专题讲座,并布置作业,这成为了选拔暑假集训队队员的重要标准。这种“以老带新”的培养模式,也一直保留至今,并且逐年完善,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人选拔量化体制。

2009年,集训队的训练基地搬至目前的基础实验楼。同时,随着校内的竞赛氛围越来越活跃,训练和选拔机制越来越完善,集训队的水平也越来越高,队中不断有新生力量涌现。同年的11月,由王彦、廖洪舒等集训队老队员开发的电子科技大学在线评测系统(UESTC Online Judge)正式上线,这对于校ACM-ICPC集训队的发展是非凡的,队内赛的安排、命题和评测都不再依赖于其他学校提供的在线评测系统,变得更加自主。

2009年起直至今日,电子科技大学ACM-ICPC集训队每一年都在亚洲区预选赛中取得出线世界总决赛的资格,获得的奖牌更是不计其数,无不标志着校集训队的成熟,同时也使得电子科技大学在ACM-ICPC竞赛中跻身国内顶尖高校的行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集训队的日益壮大下,未来我们还能创造更好的成绩。这一路走来,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离不开教练和每一位队员的辛勤付出;集训队将来的发展,则更需要热爱这项竞赛的人加入到我们当中来共同努力,共同创建辉煌。

13、获奖情况:

1)、2010-2021年校ACM竞赛队在亚洲赛场共获得88 块亚洲区金牌(暨国家一等奖);

2)、2010-2021年,共计十二次从亚洲出线并代表中国晋级ACM世界总决赛,其中在2014年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第38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总决赛上代表中国获得世界第13名,在2017年美国Rapid City第41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总决赛上代表中国再次获得世界第13名,2014年获得第39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北京赛区冠军,2016年获得第41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北京赛区冠军;

3)、2016.04首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 以5674分的总分成绩力压北京大学,获得首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总决赛高校冠军及高校特等奖。

14、历届优秀参赛队员代表:

1)罗象宏,数学科学学院2005级本科生,2009获成电杰出毕业生,2008年代表电子科技大学参加第32界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获全球第31名,2013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入职谷歌Mountain View硅谷总部,现任京东国际海外首席技术专家。

2)何柱(右侧第一位),20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2016年11月获得第41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北京赛区冠军,2017.11月获北京大学AI人工智能竞赛冠军, 2017获十三届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全国个人冠军,2017CCF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CCSP)获得全国个人冠军,2017年4月美国Rapid City第41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总决赛世界第13名,2017年底获评电子科技大学十大新闻人物,2019年入围华为“天才少年计划”。

3)林维博(左侧第一位),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2016级计算机专业研究生,2016年11月获得第41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北京赛区冠军,2017.11月获北京大学AI人工智能竞赛冠军,2017年4月美国Rapid City第41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总决赛世界第13名,2019年入围华为“天才少年计划”。

15、其他展示:

http://acm.uestc.edu.cn ACM竞赛网站。包含了2000余道程序设计试题,历年团队获奖信息。访问该网站需要校园网IP。

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1、竞赛负责人:高中喜

2、竞赛联系人高中喜

3、联系人电话13550302786

4、联系人邮箱zhongxigao@126.com

5、竞赛交流群QQ972479133或461026210

6、竞赛训练基地地点校内

7、竞赛开展周期1年

8、竞赛官网http://www.cms.org.cn

9、参赛对象本科生

10、竞赛级别国家级

11、指导老师

姓名

学位/职称

研究方向

高中喜

副教授

数值代数

王转德

副教授

数值代数

何军华

教授

基础数学

向昭银

教授

非线性微分方程与谐波分析

12、竞赛简介

中国数学会自2009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竞赛分为预赛与决赛两个阶段,预赛在每年十月底开展,决赛在每年春季三月底举行。参赛对象为大学本科二年级及二年级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按照专业不同划分为数学专业和非数学专业两大类,其中数学专业又分为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两个级别。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目前已成为全国影响最大、水平最高、参加人数最多的学科竞赛之一。

我校已连续13年闯入该竞赛决赛,历次预赛与决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3、获奖情况:

2021年之前,每年预赛中,非数学专业获奖率95%以上,数学专业获奖率约50%。

在历年决赛中,非数学专业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9项,二、三等奖多项。数学专业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 ,二、三等奖多项。

14、历届优秀参赛队员代表:

1)2018年第九届决赛国家一等奖获得者 刘意  香港科技大学硕博连读;

2)2019年第十届决赛国家一等奖获得者 李立业  保送北京大学研究生;

3)2020年第十一届决赛国家一等奖获得者 宋天翔  保送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

4)2021年第十二届决赛国家一等奖获得者 程天琪  保送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

5)2021年第十二届决赛国家一等奖获得者 程天琪  保送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

6)2021年第十二届决赛国家一等奖获得者 史可  保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

7)2021年第十二届决赛国家一等奖获得者 王正仁  保送北京大学研究生;

8)2021年第十二届决赛国家一等奖获得者 欧禧龙  保送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等。

15、其他展示

https://news.uestc.edu.cn/?n=UestcNews.Front.DocumentV2.ArticlePage&Id=80072。

三、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1、竞赛负责人:李明奇

2、竞赛联系人李明奇

3、联系人电话13308013220

4、联系人邮箱2725923590@qq.com

5、竞赛交流群:飞书:数学建模活动群

6、竞赛训练基地地点:基础实验楼208、227、229

7、竞赛开展周期:每年

8、竞赛官网https://www.comap.com/undergraduate/contests/ 、

http://121.48.165.20/mathmodeling/

9、参赛对象本科生

10、竞赛级别国际级

11、指导老师

姓名

学位/职称

研究方向

覃思义

硕士/教授

应用数学

张勇

博士/教授

应用数学

李厚彪

博士/教授

计算数学

程光辉

博士/教授

计算数学

荆燕飞

博士/教授

计算数学

李良

博士/教授

计算数学

何国良

博士/副教授

计算数学

王志勇

博士/副教授

计算数学

杨宇明

博士/副教授

应用物理

李小平

博士/副教授

信息与通信工程

李明奇

博士/副教授

信号与信息处理

12、竞赛简介

MCM/ICM是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和 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 的缩写. MCM 始于 1985 年,ICM 始于 1999 年,由 COMAP(the Consortium for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得到了 SIAM,NSA,INFORMS 等多个专业学术组织的赞助. 赛题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等众多领域. 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 竞赛设置Outstanding奖(最高奖)、Finalist奖(最高奖提名奖)、Meritorious奖(一等奖),Honorable奖(二等奖)及成功参赛奖. 我校从1998年开始组队参赛。

13、获奖情况:

目前,我校参赛队已经获得O奖14队,获F奖34队.

年份

O奖

F奖

M奖

H奖

2013

 

 

7

10

2014

 

 

6

14

2015

 

1

9

23

2016

 

 

13

40

2017

1

2

16

28

2018

2

1

25

48

2019

3

 

40

39

2020

1

3

20

64

2021

3

13

20

53

2022

1

14

17

50

14、历届优秀参赛队员代表:

1)黄川,2016年中组部“青年千人”,在Texas A&M University获博士. 已发表IEEE期刊论文20余篇,包括多篇ToN,JSAC等顶级期刊.

2)屈鸿,加拿大Guelph大学2007-2008 博士后,技术发明专利11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3)荆燕飞,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博士后,四川省2013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7年获美国百人会英才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5、其他展示:

1.2022年度获奖

2.2022美赛集体照

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1、竞赛负责人:李明奇

2、竞赛联系人李明奇

3、联系人电话13308013220

4、联系人邮箱2725923590@qq.com

5、竞赛交流群:飞书:数学建模活动群

6、竞赛训练基地地点清水河校区基础实验楼208、227、229

7、竞赛开展周期每年

8、竞赛官网http://www.mcm.edu.cn/、http://121.48.165.20/mathmodeling/

9、参赛对象本科生

10、竞赛级别国家级

11、指导老师

姓名

学位/职称

研究方向

覃思义

硕士/教授

应用数学

张勇

博士/教授

应用数学

李厚彪

博士/教授

计算数学

程光辉

博士/教授

计算数学

荆燕飞

博士/教授

计算数学

李良

博士/教授

计算数学

何国良

博士/副教授

计算数学

王志勇

博士/副教授

计算数学

杨宇明

博士/副教授

应用物理

李小平

博士/副教授

信息与通信工程

李明奇

博士/副教授

信号与信息处理

12、竞赛简介

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主办,是国内最早开设的大学生创新活动及竞赛之一。该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涌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竞赛的问题一般来自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领域,经适当简化加工而成. 参赛者应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与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与程序实现、结果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文字表达的清晰度等作为主要标准。

13、获奖情况:

目前,我校参赛队已经获得高教社杯和知网杯各一次,获得优秀论文奖6篇

年份

国一

国二

省一

省二

省三

2013

3

7

13

10

4

2014

5

5

22

13

5

2015

5

5

25

17

9

2016

4

6

24

13

6

2017

5

6

29

12

7

2018

5

5

39

18

6

2019

6

6

39

 

 

2020

4

8

27

22

 

2021

4

7

21

8

 

2022

3

6

21

10

 

14、历届优秀参赛队员代表:

1)黄川,2016年中组部“青年千人”,在Texas A&M University获博士. 已发表IEEE期刊论文20余篇,包括多篇ToN,JSAC等顶级期刊。

2)屈鸿,加拿大Guelph大学2007-2008 博士后,技术发明专利11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3)荆燕飞,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博士后,四川省2013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7年获美国百人会英才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5、其他展示:

1获奖红榜

2)讲座

3)优秀社团指导与教材